白鹿原的影评

观看白鹿原的影评

总体评价

今天接着刚刚送别了同学的空闲。看完了白鹿原。2012年这部电影非常火爆,今天才看到毕竟是看的百度版也就不做强人所难的要求了。 貌似很多人都看过了。确实发现很多人给的评价很低。这个也不好否定。比如电影的前20分钟,我特意看了时间其实实在作故事的铺垫,但是这部分的逻辑非常跳跃很多的部分没有告诉人们的具体形式。其实我是很欣赏出现一些画外音的,告诉人们具体故事的年代。比如很多人其实看到1912年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这一年虽然亚洲最早的共和国建立。同时对于主人公的交代非常单薄,很多人还是在故事的进行中发现了这个故事的主角的名字叫白嘉轩和鹿子霊的。其实这样的安排让我感觉完全无法理解。

当然也要考虑到陕北腔调的影响,对于我这样的南方人而言实在是太难以理解了。同时,考虑到电影被删减的过度严重都是可以理解。

但是伟大的作品就是伟大的作品。曾今在看书时候看过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你如果看一本好书即使你是浮光掠影的看过去也会得到自己的收获。以我自己经验看确实是这样。一本好书首先是作者的思想结晶。有句话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不要小看这样学习的力量。白鹿原也是这样,即使是这样残缺的电影也可以反映出生命的悲欢很人性歌哭。

下面来仔细分析分析。

什么是伟大深刻的作品

这个问题非常的宽泛,甚至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左的观点。但是我的观点一直是这样的,文学让人敏锐,让人感知;科学使人确信,使人行动。 或者用物理上的话说,文学让人的感情阈值不断下降,最后达到感受到生活中点滴冲击就可以得到心灵振动的情形。

记得曾经在读完《蛙》之后写下这样的感受:

一直在想文学的最大价值在哪里?

以这本小说为例,其实如果你真要了解那段历史,随手翻翻史书,看看国人或者外国人整理的资料,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判断。但是如果你读史书你绝对无法 知道的就是个体的生命体验,情感悲苦,或者是苦苦的抗争,或者是深深的哀叹,或者是无助的随波逐流,或者是悲壮的慷慨赴义。 这些都是史书无法讲述的。

这个就是文学的价值,就是为什么在接受了最最纯粹的理科教育后我依然执着的认为的。我们的科学可以解决很多人,确认很多的事实,但是永远无法触摸心灵,谈论感情,感动你我。

白鹿原是中国历史记忆的承载。它从西北的一个村庄中两个家族的兴废变迁写来,直击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历史和性格。白鹿原就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 当年看完《白鹿原》就是从心里感到的淡淡失落感,那是八年前的事情了,初中的我看法确实很幼稚但是也是从中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窒息感。对,不是所谓的兴亡之谈,历史变迁,而是窒息感。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如果您感同身受地去体会,那么你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知易行难,如果换位的话,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做到当时人们的坚定!

就像白鹿原上的白嘉轩说过的,白鹿原的精灵不死。

电影

前面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的小说白鹿原是为了说明这本书的好,同样也可以用来验证导演拍摄的白鹿原的差,的确,这么优良的本子,却完全无法表现出来。比如出白灵,这个人物是小说中的喻体啊,直接反应作者意图的。比如朱先生那句“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是作者直接的观点表达。比如冷先生直接被忽略了?比如白嘉轩的老婆仙草。吴仙草是白嘉轩的精神寄托,其实从小说中白嘉轩一直到娶了仙草才家道复兴,这么重要的人物居然一带而过?

当然这么伟大的作品还是可以反映出来很多东西。比如:

tu1

tu1

这两张图片其实反映了在那个乱世英雄草头王,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特殊年代,老百姓的血性与不屈。西北大地也是三秦故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战不休。相信看过孙皓辉《大秦帝国》的人都难以忘记这个镜头。

当然更加让人感叹的是白嘉轩,鹿子霊,鹿三,黑娃,田小娥这几个人物之间的悲剧。

tu1

tu1

tu1

这里充满了父子仇杀,父子之间的矛盾拉扯到了极致,最亲的人之间充满了痛苦与折磨。 难道只能说是历史弄人么?

当然如果这样白鹿原永远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在人性的斗争中永远会保留一些不灭的光亮。 比如鹿三给白孝文送粮食的时候,

tu1

鹿三虽然鄙夷白孝文的自甘堕落,但是依然接济他。谁知白孝文为了获得粮食钱物已经投军。 当然有的时候你也该知道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有的人分开了就是永远。残酷的现实就是这样。

比如白嘉轩发现鹿三自杀的时候,

tu1

这是怎样悲伤的言语啊。 对主家不义,这是最大的无法忍受。鹿三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这里我非常不喜欢电影的处理,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其实原著中白嘉轩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对鹿三一生的最高评价:“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死了!” 当时读到此处,感受的冲击是人很言语无法形容的。

吐槽点

这部电影最后的版本确实是田小娥的戏份太多了,同时表现她太多了,以至于大家认为她是主角,其实不是。 看过原著的人都不会忘记田小娥但是她也绝不是这样的主角。

田小娥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但是如果完全表现她,未免让史诗式的巨著变得一般,乃至浅薄。

Written on January 4, 2013